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教《月光启蒙》 篇2

我教《月光启蒙》 篇2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二课时

  一、学词复习,重温母爱的温馨

  1、指导本课生字词,并借“豁然开朗”等词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2、回顾课文,谈印象最深的画面。

  二、补充背景,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1、走进孙友田童年的清苦生活。

  师生介绍:孙友田的故乡在安徽北部黄河故道的边上,全家就靠几亩盐碱地维持生计。孙友田的父亲是位半世坎坷的农民,年轻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每年春秋两季给大户人家当短工,做些农活;到了冬天,只好跟着他堂哥做叫化子,唱着莲花落沿街乞讨。

  2、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歌谣的生长土壤,感受孙友田家乡人民清苦中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引导学生适当交流课前收集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三、诵读积累,表达感激之情

  1、品读最后一段。

  2、诵读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母亲感激与怀念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体会情感。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

  四、再品课题,练笔补白

  1、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

  2、 补充原文,练笔补白。

  长大后,孙友田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坚持学习写作,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读者传递着自己对“爱”的理解。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的那熟悉的声音依然响在耳畔,响在孙友田的心中。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请看原文的开头:(师深情诵读,配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歌》)

  多媒体出示: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面对着恩重如山的母亲,面对着曾经如此疼爱自己的母亲,面对着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失去记忆的母亲,面对如今只是也只能对着我傻傻微笑的母亲,作者泪流满面……此刻,孙友田的内心一定无法平静,那么,他的心底到底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诉说呢?拿出你的笔,展开你的想象,把它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

  多媒体出示:

  母亲,虽然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

  3、交流练笔,学生深情诵读。

  五、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1、学生畅谈阅读孙友田《母爱三部曲》(《月光母亲》《迎接母爱》《母爱似水》)的感受。

  2、联系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经历。

  板书设计:

  17、月光启蒙?

  莲花落????????    唱歌谣??????????    ??????

  混沌???????????   讲故事????         △ △        

  母亲? ———→? 爱??   (学生提的问题)

  唱童谣????????????    ? …… 

  猜谜语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