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梅花凌寒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溶于一体,梅花魂已经注入老人的生命中.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搭建对话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结合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与文字为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反复中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学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难点:
1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设计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1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配上《梅花三弄》音乐)。
2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坚。”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4出示课题《梅花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1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梅花?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朗读体会,边读边想,读出梅花的冷艳与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格。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几件事,哪几件与梅花有关,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是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3读最后一段,谈谈读后感受。
(1)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外祖父和梅花的关系,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留置问题,布置作业
1小结
2抄写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收集热爱祖国的词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认读词语,谈话导入
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
1再读课文,你觉得那几件事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独处体会和感受。
2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的朗读里,我分明感受到你们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梅花,走进外祖父的心灵深处把!
【一字一句总关情。引导关注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的灵性,提升人文素养。】
3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点指导: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②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的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情的爱梅之情啊!请你独处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呢?”
①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
②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话语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
学生朗读体会。
4紧扣三个“!”,体悟“赞梅”之意。
(1)品读13自然段:
①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相继引出13段)
②细细品味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稀罕的。
③你能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来谈谈梅花的稀罕吗?
④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你还能用哪些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
【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引导学生把平时的积累灵活的运用道具体的语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
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⑤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机理解“秉性”。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⑥外祖父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⑦引发思辨: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喜爱,为什么还要赠给莺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在教学“离别赠图”时,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采用“自学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方法,紧扣“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2)朗读体会:让我们饱含深情,在读这两段吧。
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
过渡:在莺儿的心中,外祖父还有一些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你们发现了吗?请大家在默读课文,看看外祖父还有哪些怪举动。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1)读第2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
(2)字字思乡,句句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呢!外祖父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莺儿到的不懂什么呢?
(3)你们懂外祖父的心思吗?请你告诉年幼的莺儿,为什么外祖父常常教她读唐诗宋词,还经常落泪呢!
(4)朗读体会。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1)师朗读第4—11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交流理解:如果你是莺儿,你看到这情景,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吗?
(4)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的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
(5)朗读体会感情。
3送别情人,思归难归。
(1)自由朗读第14、15段。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品悟“血”色梅花。
①外祖父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腊梅有黄色的,粉红色的,雪白的。)
②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播放录音)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③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诵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
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即时拓展,加深体验
1、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但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却随着“墨梅图”和“血色梅花手绢”回到了故乡。面对着这幅墨梅图和梅花手绢,你最想在上面题上一句什么话呢?
2、同学们,当莺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仿佛看见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3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异国他乡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在《梅花魂》的教学后,让学生阅读《故乡》,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我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1、梅花,我们的国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
2.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背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黯然(民族魂)失声
泪下分外痛苦
爱惜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