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通过伪造、隐匿账簿、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对于逃避税款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于逃避税款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其他欺骗、隐瞒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达到量化标准的行为。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偷税罪的适用条件及相关判罚方式
偷税罪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隐瞒、漏报、谎报应纳税款项,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其适用条件包括:1.存在实施偷税行为的事实;2.故意或明知漏报、谎报税款;3.达到一定数额的逃税数额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判罚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判罚包括罚款、追缴逃税款项、行政处罚等;严重情节下,还可能判处刑罚,如有期徒刑。判罚时会综合考虑偷税数额、行为恶劣程度、是否主动纠正等因素。偷税罪的适用条件和判罚方式旨在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结语
偷税罪是指故意隐瞒、漏报、谎报应纳税款,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判罚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罚款、追缴逃税款项、行政处罚等。严重情节下,还可能判处有期徒刑。适用条件和判罚方式旨在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对于偷税行为,我们应共同呼吁遵守税法,保持诚信,共同建设一个公正透明的社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