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粲的作品

王粲的作品

来源:华拓科技网


王粲主要作品:《安台新福歌》《从军诗》《七哀诗》《诗》《诗》等。字号:字仲宣。所处时代:两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177年。去世时间:217年2月17日。别称:王侍中、王仲宣。主要成就: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关于王粲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王粲的诗词 点此查看王粲的详细内容

《七哀诗》《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安台新福歌》《赠文叔良》《为潘文则作思亲诗》《从军诗》《从军诗》《从军诗》《公燕诗》《赠士孙文始》《诗》《诗》《从军诗》《诗》《诗》《杂诗》《从军诗》《矛俞新福歌》

二、年表

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王粲时年十七,司徒辟之,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而皆不往就其职。于是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 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曹操置酒于汉滨,王粲奉酒上贺道:「方今袁绍起于河北,倚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其人好得贤士而不能任用,因此奇士尽去。刘表雍容自守于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可如周文王般自规。在荆州避乱的士人,皆为海内之隽杰;刘表不知所任,因此国危而无人可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善待其甲卒,尽收当地豪杰而用之,得以横行天下;及至平定江、汉,又引其间贤隽之士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归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正是三王之所举。」后迁军谋祭酒。 213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挚虞决疑要注》曰:汉末丧乱,绝无玉佩。魏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今之玉佩,受法于粲也。王粲强识博闻,曹操常与之同乘,游观出入,但其见敬却不及和洽、杜袭。杜袭曾独见曹操,至于夜半。王粲性格躁竞,起坐道:「不知曹公怎样衡量对杜袭的等位啊?」和洽笑答道:「天下之事岂可尽得呢?卿于早上侍主便可,如今介意于此,是想尽兼侍主之时吗!」(《杜袭传》)初时,王粲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友人问王粲:「你能暗诵碑文吗?」王粲道:「能。」因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王粲观人下围棋,其局意外散乱,王粲重置原局。下棋者不信其实,以布盖着棋局,叫王粲再在另外一局重置原局。互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尽是如此。王粲又善算术,略尽其理。亦善行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王粲行文是预先拟定;但王粲却又精意覃思,不能复加。(《典略》曰: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钟繇、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至于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王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诗〉、〈登楼赋〉等皆为名作,有《王侍中集》。曹丕始为五官将时,及平原侯曹植皆好文学。王粲遂与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并见友善。以上六人加上鲁国孔融,是为「建安七子」。 215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自南郑而还,留夏侯渊屯于汉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山岳,酒肉逾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土三千里,往反速如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王粲从大军征东吴。 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其年春,王粲于征途上病卒,时年四十一。王粲二十多岁时,曾遇「医圣」张机,张机谕王粲道:「君已经得病了,四十岁时眉间毛当始脱落,而后半年将死;若能起服玉石汤,则可免此。」王粲不听。三日后见张机,张机问王粲有否服药,王粲诈称已服;张机知其伪,叹息而去。王粲果于四十岁时始脱眉毛,眉落后一百八十七天逝世。 王粲有二子,魏讽造反时为其所引,事败被诛,王粲后人遂绝。《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博物记》曰:时,王粲与族兄王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儿配与王粲,但嫌其形陋,遂转配王凯。王凯子王业,即刘表之外孙。东汉蔡邕家中有书近万卷,末年曾载数车尽送与王粲,王粲死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王粲二子与同谋,既尔被诛,蔡邕所与之书悉皆归于王业。王业,字长绪,位至谒者仆射。其子王宏,字正宗,是王弼之兄。官至司隶校尉。《魏氏春秋》曰: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粲。

三、生平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 汉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后至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其貌不副名且身体羸弱为由,而不重用他。 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同时王粲还撰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传记的史书《汉末英雄记》。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41岁。

四、轶事典故

过目不忘王典故粲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他生性善于计算。作算术,很简捷地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并且擅长写文章,总是一挥而就,从来不用修改,时人常常以为他是预先写好的,但他们尽管反复精心构思,写出的文章也没法超过王粲。《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的两件小事,证明了王粲确实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见路边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友人问他:“你能背诵吗?”王粲回答:“能。”友人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他说能帮着人家按原来的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连一道的误差也没有。王粲就是这样博识强记。 昼侍可矣王粲记忆力强,见闻广博,所以曹操出外游览观赏,王粲多次同车随行,至于受到的尊敬却不如和洽、杜袭。杜袭曾经单独被曹操召见,一直到半夜。王粲生性急躁好胜,从座位上站起来说:“不知曹公对杜袭说了些什么?”和洽笑着回答说:“天下的事难道能全都知道吗?您白天侍奉曹公就可以了,为这郁郁不乐,您想一个人都兼顾起来吗?” 眉毛脱落王粲二十多岁时,曾遇“医圣”张机,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另王粲还有见无草之墓识礜石的逸闻,但此事据载发生在曹操北征蹋顿之时,当时王粲应该还在荆州,但据史籍记载另一名荆州人士周不疑此时也在曹操军中,如此巧合,则当时或有隐情使得此二人在曹操军中也说不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王粲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