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3 月 1日
本册教材简要分析 | 本册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 | 教学措施 | 教学 辅导 | 总课时数 |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 1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 | 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 1 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戏。3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5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6 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1 改进教学方法。 2 重视培养习惯。 3 提高教学效率。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 60 |
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3月1 日
周次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第1——2 周 | 第一单元 | 有余数的除法 |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 的除法。 |
第3——4 周 | 第二单元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
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 3月1日
周次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第5 周 | 第三单元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 千米=1000 米,1 分米=10 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第6——7 周 | 第四单元 |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
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3月 1日
周次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第8——9 周 | 第五单元 |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 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
第10 周 | 第六单元 | 图形与拼组 |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3、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4、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5、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3月1日
周次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第11——12周 | 第七单元 | 混合运算 |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硕裟顺序,并能准确计算。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索,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的信心和爱好。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混合运硕裟顺序教学重难点: |
第13 周 | 第八单元 | 时分秒的认识 |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 时=60 分。会用两种方法写出钟表的时刻。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 分、1 时持续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关系、读写时刻。 |
二年级数学学科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1年3月1日
周次 |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第14 周 | 第九单元 | 统计 | 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
第15——16 周 | 第十单元 | 总复习 |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加减、乘加、乘减混 合运算,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图形的周长, 统计等知识。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 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 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 重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