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实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
动词的语法特点: |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 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2.动词“有”。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
用心爱心专心 1
本书<来>”。 |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
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
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AA式
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
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
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
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
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
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
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
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
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
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
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
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
1.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
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
用心爱心专心 2
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
2.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
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
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
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
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
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
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
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
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
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
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
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
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
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
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
二、虚词
(一)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用心爱心专心 3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动词)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它们的区别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用心爱心专心 4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表喜悦)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表惊讶)
③哦,我想起来了。(表醒悟)
④喂!现在开会了。(表呼唤)
⑤嗯!我马上就去。(表应答)
1.叹词的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
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
用心爱心专心 5
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
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
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
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
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
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
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用心爱心专心 6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名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形容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B.叹词C.介词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 始终(副词) 依照(介词) 沿着(介词)索性(副词) 扑通(拟声词) 哦(叹词) 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 砰(拟声词) 啊(叹词)却(副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能愿动词)
用心爱心专心 7
孤寂(形容词)
诧异(形容词)
壮举(名词)
贪婪(形容词)
词语结构
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即一个单音节词就是一个意思;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
[歌诀]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短语的结构分类
1 并列短语
词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地位平等,这样的短语就是并列短语,也称为“联合短语”。
这类短语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这四种词语自我构成,或者几种词语搭配构成,主要有五种形式,可以简单表示为:n.+n./v.+ v./adj.+ adj./pron.+ pron./aum.+ aum.,例如:
崇山峻岭柴米油盐 思想感情 民俗风情 老师和同学 国家与集体个人与社会 发展变化研究决定 调查研究 总结推广吃喝穿戴 继承和发扬 继承与创新 婉转悠扬 和谐幸福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庄严肃穆 丰富而富饶 光荣而艰巨你、我、他 你和我 这门那户这个那个 彼此彼此 谁谁谁一个和八个 二百五
2 偏正短语
词语之间有修饰关系,前一个词语对后一个词语进行修饰和,而以后一个词语为中心,词语与词语之间是偏正关系,这样的短语是偏正短语。修饰名词的词叫定语,用()来表示;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叫状语,用〔〕来表示。
这类短语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体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简单记为:adj.+n./adv.+ v./adv.+ adj.,例如:
(1)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名词(或代词)
①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名+名:中华情赤壁赋 出师表 兰亭集序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赤壁之战
代+名:我们家这个人 之二虫 这只黄鹂 那只白鹭 这条纱巾 那根拐棍
动+名:发言稿止痛片 美发厅 调查提纲 训练计划 运动规律 游览路线
形+名:黑牡丹红太阳 白玫瑰 绿色食品 经典作品 优秀分子 永恒魅力
②指示代词、数词、量词组合作定语。例如:
(指+数+量)+名:这支笔这一位委员 那一个书包 这两个人 那一年六月
(数+量)+名:七根火柴一年四季 一件小事 一曲窦娥冤 千古关汉卿
(2)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动词
①状语表示的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时间、频率、范围、处所、对象等。例如:
表示情态:努力进取认真研究 大力发展倾情奉献 喜闻乐见 娓娓动听
表示时间:猝死马上出发 立刻行动 现在开始从眼前抓起 于拂晓结束
表示频率:间进经常说 寻常见 几度闻一再强调 再三叮嘱 常来常往
表示范围:都好全赖 一呼百应 一丝不挂九九归一 根根寄梦个个宁腮
表示处所:东进外敷 向阳开 内引外联上窜下跳 外树形象 内抓管理
用心爱心专心 8
表示对象:天问东向坐 今日始 把根留住将心比心 对天发誓 向隅而泣②状语的构成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状语。
如:热烈欢迎衷心祝贺 迅速发展 精心设计 非常诚恳的帮助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
如:明天早晨出发夜间走路 四下张望 四处打听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数量词作状语。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脚踢开 一口吃完
代词作状语。如:这样写怎样唱 哪里去 如此这般去做
副词作状语。如:一再要求终于知道 继续前进经常发现
介宾短语作状语。如:从梦中惊醒在屋里开会 对大家说向首都求援
(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形容词
形容词的状语主要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作形容词状语的,有表示程度的副词、指称事物的代词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等。例如
十分灵敏异常精美 很高兴 最早 更加繁荣 比较好 非常激动多么可爱 那样美好这样善良 比海深 比山高 和他一般大
[注意]
使用定语、状语要准确、恰当。如果定语和状语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表达不明确,或堆砌、累赘等毛病。例如:
1)(各种)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歌(声)。
2)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十月一日的)国庆节。
3)(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3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
(1)充当宾语的词类
名词作宾语:改造山河选购商品 研究问题欣赏音乐 打开课本 赠送礼物
代词作宾语:做啥回答他 喜欢我 需要什么买多少 拥护谁 告诉他们
动词作宾语:搞调查谋发展 爱唱歌 好游泳喜欢游泳 请求援助 排除阻塞
形容词作宾语:怕冷嫌热 找麻烦 爱干净 保持清洁觉得疲乏 要求平等
(2)宾语表示的意义 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例如:
学文化踢足球 嘱咐我 擦玻璃吃苹果 买东西 看电影 热爱祖国保卫和平
②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例如:
上中学去 进医院 下连队 游西湖 登泰山 回娘家 住旅馆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例如:
洗热水吃大碗 吃食堂 刻钢板 写毛笔 抽烟带 照镜子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例如:看医生晒太阳 淋了雨
(3)双宾语
汉语里有些动词可以带双宾语,一个宾语指人,靠近动词,叫近宾语;
一个宾语指事物,离动词远些,称为远宾语。可以带双宾语的有以下几类动词:
①表示给予对方的,如“给、送、教、告诉、还、问、放”等,例如:
给我一支笔送你一本书 教我们一支歌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还他五元钱问你一句话放学生三天假 等我一分钟 打他一棍子吃我一刀
②表示取得的。如“买、借、要、收”等,例如:
用心爱心专心 9
买了他一件上衣借了我两本书 要了他一支铅笔 收了我三十元钱骗我七万块[注意]使用动宾短语,要注意动词和宾语在意义上的配合,如果动词和宾语不搭配,表达就不准确。例如:
1)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果树)。
2)经过大家的帮助,他端正了决心(态度),要好好学习。
4介宾短语
(1)介宾短语的构成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例如:
①介词+名词:向前比春天 往高处 从南方 自今天 于无声处(听惊雷)
②介词+代词:朝那边到这里 从那里 把他(抓住) 向我(汇报) 给我说
③介词+名词短语:在蔚蓝的天空中对学校的情况(很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2)介宾短语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起止、方向、处所。例如:
从广东(出发)(来)到北京 从明天(开始) 向南方(飞去) 往东(走)在教室里(看书) 自北方(来)向太阳 向阳(开)
②表示时间。例如:
(生)于一九二○年(事情发生)在昨天下下午 从九点(开始)
③表示对象。例如:
(的神话)把敌人(消灭)跟我(去一趟) 和他(好)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于月亮
连饭(都不想吃)
④表示目的。例如:
为党(工作)为主义(奋斗终生) 为了人民的幸福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⑤表示比较。例如:
比弟弟(高半头)比刚来时(高多了) 不跟他(一般见识) (高)于生活
[注意]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和补语,有时也作定语。如:
1 [在灯旁]把纸条展开。2他把书包高高地顶〈在头上〉。3我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补充短语
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叫作补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是补充关系,有些补语前头用结构助词“得”,这个“得”就是补语的标志;有些补语则不能用“得”。补语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
(1)充当补语的词或短语
①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补语。例如:送走赶跑 惊醒 杀死 跑得冒汗气得直跺脚乐得合不拢嘴②趋向动词作补语。例如:爬上去 拿过来走出去 落下来说下去 叫起来 醒过来 听明白擦干净 睡熟长得高 跑得慢 写得又快③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补语。例如:看清楚
又好
④数量词作补语。例如:分析一下张望四周 去了一趟读了几遍 踢了两脚
⑤代词作补语。例如:完成得怎么样气成这样 打成这样做得怎么样
⑥主谓短语作补语。例如:跑得满身是汗气得脸色发青长得身材高大 红得像火
⑦介宾短语作补语。例如:牺牲在这块土地上 来自广东 运往工地 躺在医院 走向胜利 (2)补语表示的意义
1、表示动作行为的情况或结果。例如:震得发抖 打扫得干干净净惊醒了 吓死了 吃胖了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例如:吃在地里睡在地里 出生在农村生于一八八一
用心爱心专心 10
年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调往海南 记在心里 含在嘴里放在手上 寄往北京4、表示动量(动词的数量)。例如:想了好几回 写了好几封 看了几遍来过两回走一趟5、表示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例如:奋斗了几十年住过几个月下了整整一夜
(3)形容词的补语——形容词+补语
和动词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表示程度和数量。例如:好得很大得多 冻得麻木 高兴得跳起来急得团团转 漂亮极了快一些 大三岁
6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即表达“谁(什么)——怎么样(做什么)”。主语用=====表示, 谓语则由动词、动词谓语用——表示。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充当。例如:
会议结束什么也不懂 成绩下降 露珠晶莹 精力充沛 心情极不平静气氛非常热烈 花香鸟语 莺歌燕舞 山明水秀 人勤春早人寿年丰马到成功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注意]主谓短语与句子很像,但它不是句子,它没有语气。有些主谓短语加上语气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句子了;但是有些短语加上语气还不能成为句子,它只能做句子成分。比如:“什么也不懂”就只能作句子成分,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是这样的:我什么也不懂。/你什么也不懂!
在这两个句子中,“什么也不懂”做的是句子的“谓语”。因此上,不要贸然认为只要是“主谓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就可以成为句子。
7的字短语
这种短语有“的”这个助词主要跟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构成,整体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其中相当于形容词的做定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做主语或宾语。
这种短语主要有四种:
① n.+的,这里的名词主要是人名字,例如:
王立的李明的 江华的 赵静的 向前的 韦唯的 地上的 天上的空中的
② v.+的,这一类在方言中作为名词短语的现象特别多,例如:
吃的喝的 穿的 用的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空中飘的 坐在那儿的躺在那儿的 ③ adj.+的,这一类同样在方言中作为名词短语的现象特别多,例如:
红的黄的 绿的 白的 蓝的 紫的 青的 黑的 脆的 硬的 胖的瘦的
④aux.+的,这里数词自己单独不能跟“的”构成短语,要借助于量词,例如:二号的 三号的 二十号的 三十号的 八天的 十五天的六年的 十四年的
[注意]
这类短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的”字也是定语的标志。关键是“的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这种情况同学们不太注意。
8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短语,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
如:
请他参加大会叫他进教室 老师叫我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叫他来 放他出去 利令智昏 催人泪下 令人发指
[注意]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动宾短语”非常像“兼语短语”,而实质上并不是“兼语短语”。比如:
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用心爱心专心 11
这个短语就不是“兼语短语”,它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类似的还有: |
我说你来吧。
他表示他会支持我。
她解释这是个误会。
这两种短语的区别主要在于动宾短语的动词后面停顿比较大,而“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后面几乎没有停顿;二是“动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谓语,而“兼语短语”在句中继续扮演“兼语短语”的角色,不能按照一般的主谓成分划分。
9连动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短语。如:
去死上来看 下去听 吊起来打 放下就走 掏出钱买 抡起拳头打去北京旅游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山采蘑菇 拿出笔作记录上山采靡无
连动短语的结构搞清楚了,那么连动句的句子成分划分也就不是问题了。
[注意]连动短语构成的连动句与在时间上、逻辑上连续排列的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不是一回事!比如:①我放下饭碗就出去了。(连动句)
②我放下饭碗出了门,掮了锄头,跨上笼,绕过山岗,来到了自家的田地里。(句群)10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约定俗成的语汇,是语言运用的特殊现象。这些短语往往结构固定,使用的 意义稳定,不能望文生义,随意曲解。这些短语以四字成语为主,当过程中不能随便拆装;然那还包括一些俗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等。
(1)并列结构的成语,如:
①AABB 式:是是非非庸庸碌碌 整整齐齐 清清楚楚 浑浑噩噩 三三两两 口口声声②ABAB式:研究研究总结总结 检查检查 吓唬吓唬 训练训练 练习练习 打击打击 ③ABCD式:悲欢离合是非曲直 善恶美丑 阴晴圆缺 古今中外 聚散离合吃喝穿戴(2)偏正结构的成语
①名词性偏正式成语:皑皑白雪 安身之处 八拜之交 八方风雨 八荒之外八公山上
②动词性偏正式成语:娓娓道来 蠢蠢欲动 彬彬有礼 草草了事 亦步亦趋 载歌载舞③形容词性偏正式成语: 此起彼伏 层见叠出 层出不穷 寸积铢累 大呼小叫
(3)动宾结构的成语:作威作福 当牛做马 打躬作揖 打草惊蛇 打退堂鼓 (4)含介宾结构的成语:夜以继日 日以继夜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以理服人
(5)补充结构的成语:胆大包天 胆大妄为 颠扑不破 防患未然 度日如年 风行水上奉若神明 俯拾即是 感激涕零 高不可攀
(6)主谓结构的成语:民不聊生 暗箭难防 白璧微瑕 白发千丈 白骨露野 悲喜交集本性难移 鼻息如雷 笔下生花 笔扫千军
(7)兼语结构的成语:利令智昏 令人发指 催人泪下
(8)连动结构的成语:走马观花见风使舵 见异思迁 开门见山 开门揖盗 克己奉公 句子
一、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二、句子的分类:
按照结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1、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用心爱心专心 12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三、单句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2、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
(二)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末尾的语调是平的,句末用句号,在意义上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
1)肯定陈述:我有三本书。我他是共青团员。
2)强调陈述:你这样回答是很好的。
3)否定陈述:你的说法不对。/他不是新井中学的学生。/他终于没来。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末尾的语气是上扬的,句末加句号,在意义上是询问别人一件事情。
1)特指问:用“谁、什么、怎么、哪”等代词表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语来回答,句尾可以用“呢”。如:
那是谁的房间?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2)是非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以只用语调表示,也可以在句尾用“吗、啊”等。如:
你已经答应他了? 你身体好吗?
3)选择问: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如你去呢,还是我去呢?
4)反复问:用肯定或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能不能再快一点?
5)反问句:既是一种语气,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无疑而问,答案隐含在问句之中。如: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语气,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祈使的语气词,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在意义上表示要求别人一件事。如:
请把书递给我。快走吧。 禁止吸烟!
4、感叹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的感情,末尾的语调是下降的,可以带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句末用感叹号。如:
好球!太精彩了! 北京的秋天多好啊!
四、句子成分
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五、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补语、定语、状语是句子的枝叶部分,它使得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六、特殊句式
与一般句式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表述上或强调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或者某一成分
用心爱心专心 13
比一般句子多,或者在表述上起到某一方面的专门作用,这类句子就叫特殊句式。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口诀]把被连,兼是现。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 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
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
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韵文写作当中。
2、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 )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
如: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我被吓懵了。
我被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我被打醒了。
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敌人被打败了。
他被公司开除了。/他被开除了。
[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
(1)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
美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
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用侦察机撞毁了。(2)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
答案:直到她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3、连动句
也可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相互,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
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14
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 由于劳累过度,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 |
[注意]综上所述,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有主要点:一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在意义上有目的、方式、原因、结果、先后等关系,位置不能互换。
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它有下列特点:
:母亲叫闰土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构成。例如
坐。“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 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词有:
语也可以是“有”字。如: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
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义上有一定联系。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注意]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如:
叔叔打电话叫我去。
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
我叫他到村外的小河边去钓鱼。
他摆手示意我别声张。
5、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
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
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的名字叫人民。
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
6、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
用心爱心专心 15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
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
(表示存在)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
眼前浮现着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团。/团在台上坐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注意]存现句这种特殊的句式,与英语里的“Therebe”句型非常像,表述的是同一类现象。同学们可以对比学习,别有一番趣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句式变换中,这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的不同需要,我们可以用一般的主谓句,也可以使用这种特殊的存现句。
七、句子的补充知识
主语
。1、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2、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也可作主语。
例:中国人民志气高。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谓语
1、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2、经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作谓语。
3、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后边的名词、代词等组成动宾词组作谓语。
4、名词作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
例: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树叶黄了。
小王今年十六岁。
鲁迅是中国一代文学的奠基人。
明天星期日。
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能作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最常见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例:什么叫做信息?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用心爱心专心 16
大会开始辩论。
定语
1、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2、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作定语。
例: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
1、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2、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
除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介词结构常作状语。
3、一般状语紧连中心词的前边,但表示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可经放在主语的前边,如:
[在杭州],我们浏览了西湖胜景。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补语
1、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2、能作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成分
1、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2、充当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词组。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砰,砰,一阵声传来……
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
动词谓语句: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光。
形容词谓语句:他非常健康。
用心爱心专心 17
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一。
主谓谓语句:他性格温和。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名词非主谓句:飞机! 1950年夏末。
动词非主谓句:站住! 有人敲门。
形容词非主谓句:好! 漂亮极了。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哦!(我想起来了) 呜!(火车的汽笛响了)
用心爱心专心 18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