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教案

北师大版《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教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北师大版《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脉络,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重点词语展示斗争过程

    本课的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迅速了解文本大意,体会人物精神,我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再现伯诺德夫人一家和敌军巧妙周旋的过程。当藏有情报的蜡烛被点燃时,伯诺德夫人一家想方设法保护这蜡烛:一是取出油灯,借机吹熄蜡烛;二是大儿子杰克借搬柴生火之机端走蜡烛。当他们的行动没有获得成功,蜡烛被重新点燃和被夺回时,就在这危急关头,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由,借机把蜡烛拿上楼,避免了一场危机。     

二、是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心理

     课文描绘的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又紧张激烈的战斗。这紧张激烈,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出来。文中写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和敌军进行了三次周旋,他们一家人随着蜡烛越来越短而表现出越来越紧张的心理,虽然情况越来越紧急,但他们依然从容镇定地想出方法来保护秘密情报,反映出他们那强烈的爱国之心。如:伯诺德夫人说的那句话可作为一个切入点训练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尤其是个性化阅读,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因为问题的设置没有挑战性,学生不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就能脱口而出,问题显得多,但思考的度不深,形成了打乒乓球似的问答;当有个别问题学生暂时不能回答时,老师因为追求课堂的完美而不容学生长时间的思考,所以就被老师一一代劳了,这样老师在课上不得不不停的讲,学生除了老师让读时读,让回答时马上回答外,没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场面,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的本色——听、说、读、写。文本内容是生死攸关的紧张气氛,但老师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紧张而冷场,于是一直面带微笑,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一直没有进入那生死攸关的紧张的气氛里。还有,在体会伯瑙德夫人沉着机智时,急忙一词,学生说远了,由于课前没深入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一时不知所措,于是,草草了事,没把学生拉回来。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追求,让每件艺术品少留些遗憾!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