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民族之花教案

3民族之花教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爱我中华                      

 预习提示
       
学唱《爱我中华》歌曲,并让学生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2、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学生
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准备
   歌曲《爱我中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2、自学生
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可以。)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
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四、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 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 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二、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
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
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
想想是谁雄姿英发?
  (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三、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2、全班展示。
 
 四、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课堂检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的资料。
  选作:
   搜集有关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

(实验小学    李金丽)

 

 

 

 

草 原

                           

预习提示

1.认识生字:渲    

2.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绣                

3.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查阅有关草原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比喻句的用法。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草原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草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能讲的讲,能读的读。(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比较句子: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空气是清鲜的,天空是明朗的。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那么的意思和作用。

     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3茫茫什么意思?为什么并不茫茫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课堂检测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并摘抄写得美得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板书:

       

 四.配乐朗读全文。

课堂检测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办手抄报)

 

 

               ( 实验小学  杜建霞 )

 

 

 

中国结
预习提示
 

   课下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结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