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读一读,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由“神秘”一词拓展开来,领略海市蜃楼的美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学情预设 | 应对策略 | 设计说明 |
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海市蜃楼(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吗?
二、意读通、读准。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简单介绍敦煌。
三、浏览课文 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说海市蜃楼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默读课文 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市蜃楼的“神秘”用“~~”勾画出来,读一读。 五、学生交流反馈
六、交流资料,拓展。 海市蜃楼如此的神秘莫测,你还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小结: 正因为人们不断探索世界的奥秘,我们才揭开了海市蜃楼的神秘面纱,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去探索去解开更多的不解之谜。
七、课外延伸 视频展示,哈尔滨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展开想象,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景象。
八、总结 海市蜃楼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能够看到它是幸运的,每个人都希望有机会能够亲眼目睹海市蜃楼的奇景,希望今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和视频欣赏到的敦煌和哈尔滨的海市蜃楼奇景也能成为你记忆中的永恒。
|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纠正读错的地方。 生:介绍了敦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奇景。
“神秘” 理解“神秘”
学生默读,勾画。
海市蜃楼的神秘景色。
后两个“神秘” 前一个“神秘”:人无法追寻,所以神秘。 后一个“神秘”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踪影。
学生补充查找到的相关资料。
学生欣赏,想象,描绘。 |
帮助整理归纳,只介绍出海市蜃楼的知识即可。
如果学生说得过于简单:海市蜃楼。可以提示他:什么地方的?
如果学生找的不准确,可以提示在课文里出现比较多的,能够包容其他词语的。
理解“虚幻”“若隐若现”“太虚幻境”。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沙漠驼铃”和“绿洲清泉” 学生说的不具体时,可以提醒他们景物描写可以按照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这样来描绘。 指导朗读。
指导读读相关语句。
帮助整理归纳。
如果学生描绘过于简单时,可以提示他们加上形容词,加上自己希望可以看到的东西。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抓重点词语学习课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通过抓词语、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渗透写作方法。
读文理解,培养咬文嚼字的阅读习惯。
扩展课堂容量,学生资源共享。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海市蜃楼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