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习作3 | 备课日期 | 10月 12日 | |||||||
教学目标 | 1、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洋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 |||||||||
教学重难点 | 1、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2、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
教学准备 | 图片,几篇范文 | |||||||||
教学时间 | 三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洋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 |||||||||
教学重难点 | 1、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2、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二、观察插图练说
三、练习写作 | 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有远到近或者有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 2、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话笔,再画点什么呢?
1、自己来读读例文。 2、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1、没有颜色的画看上去是否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饿衣服吧!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天高云淡 白云悠悠 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点缀 涟漪 1、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3、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1、讨论讨论怎样写? 2、开始动笔吧
|
回答
1、学生自由练说 2、知道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远到近或者有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1、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再用几句话跟同桌介绍一下自己所画的小动物。
1、学习例文,学说话 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小组讨论。指名大组交流。
模仿练说。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说,最后师生评议。 1、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学生自由填色。
把自己填好色彩的画展示给自己小组的同学看。 说说你填上色彩后图的景色。
1、小小组交流,自由说。 2、学生动笔写。
|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想象作画,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补画小动物。
朗读例文,让学生体会到小作者景色描写栩栩如生,并按照一定的顺序。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组织学生讨论,每组学生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 |||||||
作业设计: 写好文章。
| ||||||||||
第三课时 | ||||||||||
教学目标 |
| |||||||||
教学重难点 | 1、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作文要求。 2、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评讲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学习他人长处。
三、阅读评语,再次修改自己习作
|
这节课,我们就本次作文做一次讲评。
一、优点:
二、缺点:
5、朗读学生习作,共同修改。如凌衣浩的《美丽的树林》。
|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引导学生抓住花草树木的色彩展开较为丰富的描写,会运用写景的好词语、好句子。 2、观察插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学会取舍,初步掌握写作文要详略得当。 3、结合例文,描写景物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简单的修辞手法。
认真听老师评讲,了解本次习作中的优缺点,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
共同点评 学习他人长处
学生共同修改,提高习作水平
同桌互相朗读自己已经修改过的习作。 |
通过 回顾习作要求,加深对本次习作要求理解。
通过评讲,让学生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并按一写顺序写。 了解本次习作中的优缺点,学习同学习作中的优点。
通过阅读评语,再次修改习作,提高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 | |||||||
作业设计:
请修改好的同学誊写作文。 | ||||||||||
板书设计 | 习作3 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抓住特点,洋略得当,重点突出。 | |||||||||
教学反思 |
| |||||||||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