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以写景状物文章为主,在由词语向句子,向段落过渡方面,有以下几个训练重点可以落实:
1.修饰词语。景色描写的文章一般语言优美,其中一个突出的就是成语使用较多,因此要予以关注。另一个是修饰语的使用,叙事文章重在铺陈事件的发展,而写景文章要描摹景物的特点,因此修饰性成分必不可少,比如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等,第一篇课文《东方之珠》一上来第一节就是一串短语。
2.变化词语。越来越。
3.比喻句。写景的文章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因此比喻是句子使用的一个特色。小学各个年级都在训练比喻句,都有比喻句的练习,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老师为了使学生的造句之类的练习达到正确的应试目的,往往要求学生是越简单越好,多了会出语病,还会有错字,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平时教学中是要不得的,平时的造句练习,尤其是三年级,必须要力求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比如,这一单元的比喻句,特别可以借助《小露珠》这篇课文,进行重点训练,先阅读分析为什么可以这么比?找到两种事物之间内在的相似之处。再学习运用,就借助文本中的事物,给他们找个合适的比喻,比如青蛙、蟋蟀、蝴蝶,你会用什么比喻?然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可以结合上个单元中秋天景色描写的作文进行。
4.拟人句。拟人是写景文章生动有趣的一个秘诀,是景物描写必备的方法,本单元可作为学习的重点之一。比如《小露珠》一课中就有很多,太阳公公的、向日葵的、白杨树的,这里直接把事物当做人写,再直接一点,就是用上动词,再进一步用上表达人物情感的语词。虽然这项练习到六年级才具体有,但这里我们也可以作练习,为提升学生作文的语言功底。
5.排比句。这一组课文中最少出现两次“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可作练习。
6.总分结构段。这在前面的课文中已经有接触,也有练习,这一单元仍然要作为重点,并且要提高要求,注意分写句子之间的层次,内在的逻辑结构。
7.承接段。《石榴》一课课后有明确的要求,按品尝水果的先后顺序,写一种水果的口味,要特别注意的是衔接过渡,以及之间的逻辑顺序。
14.东方之珠
【字】
音:倾、鳞、潮、舒、精、串(窜)、闹
形:舒、剧(据)、精(静、净、竟、睛、清)
【词】
成语:举世闻名(闻名遐迩、闻名于世、驰名中外)、开怀大笑、摩天大楼(高楼大厦、高堂广厦)、鳞次栉比(栉风沐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应接不暇)、人流如潮(人山人海、观者如堵、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奔流不息(川流不息)
词语造句:倾听、闪耀
不同比喻词:成了、如同
修饰词: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闪耀的灯光、五颜六色的焰火、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
【句式】
比喻句:整个成了灯的海洋。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
【段落】
总分构段:课文第五节。仿写“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角度:车、人、商品、声音、旗帜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们最喜欢的某个城市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这些城市的美称吗,)
昆明(春城)苏州(人间天堂)济南(泉城)广州(花城)(?)
2.过渡:的美称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想一想: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今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夹与大家一起研究的吗?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提的问题。
①重点汇报、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学生依据课文及课前收集的的图片及资料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旅游天地”“灯的海洋”“‘迷人的沙滩”“繁华的街市”“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3)师生交流中,教师相机解决学生自读时所提出的问题。
4.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三、再读展示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2.美读欣赏:电脑映示风光片,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3.交流感受:看了录像,听了录音朗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四、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段。
ilk过渡:课文是怎样来写出的美丽和繁华的。先请默读第一节。
(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检查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试一试,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自由朗读)
2.细读第二节。
(1)快浏览课文2 -4节,结合录像:说说你最喜欢哪几节,为什么?(读后交流)
(2)认真再读2-.4节,多读读自己喜欢的那一节,体会你喜欢它什么,也可以读一读另外两节,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和大家一起讨论。
3.检查交流:你最喜欢哪一节,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细读第二节。
(1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
(2)讨论交流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作者先总写了浅水滩的特点,接着具体写了人们在这里旅游的感受。)
(3)多么美丽迷人的浅水滩老师也喜欢,读了这节课文,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4)真是个迷人的沙滩你能把它背下来吗?(学生自由背诵)
要求学生用书上的语句向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迷人的浅水湾风光。
五、总结作业
模仿课文第二节的写法,写一写连云港夏天的海滨浴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里?
2.让学生试着说一句话,用上“东方之珠”和“”两个词。
3.检查分节读课文。(指名读,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评价。)
二、细读课文
过渡:如果你去,你最想去的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的海洋公园玩一玩,好吗?
1.细读第三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节,教师提问: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能说说你们喜欢它的原因吗?
(2)教师引读:的海洋公园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那里的_,_。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_正在表演节目。它们__,_,__,__,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3)提问:读了这一节,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要求学生当小导游,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向全班同学介绍海洋公园的情况。)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5)再读体会,背诵第三节。
(6)要求学生模仿第三节的写法,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某一处景或物。
2.细读第四节。
过渡: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不仅有迷人的沙滩、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还有什么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节。
(2)读后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 )的摩天大厦()的商品( )的街道
(3)理解“摩天大厦”中的“摩”,提问:从这个字可以看出什么,用上“琳琅满目”说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背诵后,全班齐背。
3.细读第五节。
(1)过渡: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出示: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要求学生用“__”画出中心句,用“_”画出中心词。(学生自由读画)
②检查反馈: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哪句话,“灯的海洋”从何看出?
③先读下文两句,要求读好比喻句。
(3)用上书上的语句介绍夜晚的景象。
4.过渡引读最后一节:的沙滩那样迷人,公园如此著名,街市这般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5.小结反馈: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什么时候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你想对说点什么?
6.师再次播放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要求尽量用上书上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1,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称。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哪些方面的资料呢?
2.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①的历史②是航运中心 ③是贸易中心④是金融中心
四、总结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
1一到节假日,苍梧绿园就热闹赴。
2.今夭的天气真热呀!
3.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
板书设计:
迷人的沙滩
东方之珠() 著名的公园
繁华的街市
思路: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个性化的理解、体验、积累、评价基础上的。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围绕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范例,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建构的图式。运用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去描写身边相似的景或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把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做到个性化的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相伴相生。
15.小露珠
【字】
音:钻(多音)、秆(干、杆、竿)、临、幕、珍、奏、俊
形:临、植、俊、戴、袭、奏
【词】
成语:夜幕降临(暮色降临)、光彩熠熠、生机勃勃
修饰词:闪亮的露珠、透明的露珠、圆润的露珠、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数不尽的鲜花
表示变化的词:越来越
多义词:精神(植物格外有精神。雷锋精神值得学习。)
【句】
比喻句:为什么把小露珠比作钻石、水晶、珍珠?补充( )的小青蛙、( )的蟋蟀、( )的蝴蝶
连续动词使用句式:
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拟人句:
向日葵向他点头,白杨树向他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读】
本课可作为精确训练如何透过文字训练朗读的材料,如第一节爬呀、滚呀,时间已经从夜幕降临到黎明,怎么读?打招呼怎么读?连续动作怎么读?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复述中导入新课
1.展示一段关于露珠形成过程的PPT,教师陈述并引说课文第一自然段: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2.渐渐地,天亮了起来。课件出示一段填空:
清晨,纺织娘演zdu()出一支支动人的乐曲,月季花散发出一gu gu( )xi()人的清香。zh(()物们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迎接新的一天的来Ian()。你看,草尖上的每一Ii()小露珠,都像是一颗透明的zhen()珠。而小草呢,就像是一个jun()俏的姑娘,在脖子上dpi()上了一串美丽的项链,在肩上pi()上了一块用宝石装点的围巾。
3.请同学们将括号内的生字依次写在本子上。
4.校对后集体感情朗读这段文字。
二、在情境表演中感受形象
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谁来夸夸她?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露珠,小动物们也都喜欢她。课件出示课文第2-4自然段。
1.朗读: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三段内容,然后选择一段读给大家听。(努力做到读正确。)
(2)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呢?(注意礼貌的语气。)
2.理解:
(1)我们再来认真看看这三段文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句式相同、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2)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展示“钻石”、“水晶”、“珍珠”图片,与露珠作比较,直观感受与理解“闪亮”、“透明”、“圆润”的意思;圈画出“蹦”、“爬”、“落”,体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的行动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3)大自然中有那么多的动物,作者为什么偏偏只选了这三种来写?(青蛙生活在水里,蟋蟀生活在陆地上,蝴蝶则是天上飞的,“水”“陆”“空”都有代表呀!)
3.表演:
(1)理解了文字,就能更好地读好它们了。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种小动物,老师就是小露珠,早晨见面了,咱们来打打招呼。(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向学生问早:“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川聪明的小蟋蟀,你早哇!”“漂亮的小蝴蝶,你早哇!”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三段文字。)
(2)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也学着刚才的样子,相互打打招呼。
4.小结:
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小露珠。说说你喜欢她的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形态优美。)
三、在情境对话中感悟品质
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小露珠告别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来到花草树木中间,又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I.读一读:
请你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细细地体会体会。
2.画一画:
(I)小露珠又遇上了哪些植物朋友?用笔把它们圈画出来。(提示学生不能忘了:“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
(2)淘气的小露珠也躲在这段文字中,咱们也把她找出来。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下画上直线。(找到两处:“小露珠光彩熠熠”和“美丽的珠宝”,感知打比方的贴切。)
3.说一说:
(1)小露珠除了给植物们带来了美丽,还给它们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有难度,建议在学生思考后,小组间讨论讨论。关键是通过“格外精神”和“生机勃勃”来感受小露珠给植物的滋润。)
(2)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假如你就是画面中的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或者是画面以外其他的鲜花嫩草,请你来赞美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美丽姿态。
4.诵一诵:
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课文中的这段文字就是一首大自然谱写的美丽的诗。咱们来分角色朗诵朗诵吧。课件出示小诗:
(男)太阳公公
(女)披着云霞,
(男)爬上了东山,
(女)染红了天空,
(男)照亮了大地。
(女)霞光中,
(男)小露珠光彩熠熠,
(合)把所有的植物
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女)金黄的向日葵,
(男)碧绿的白杨树,
(女)紫红的喇叭花,
(男)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
(女)都像俊俏的小姑娘,
(合)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5.背一背:
(1)这么美丽的文字,我们把它背出来。课件出示填空:
一会儿,太阳公公_云霞,了东山,_了天空,_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_,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_的向日葵,_的白杨树,_的喇叭花,还有_的鲜花嫩草,都像_的小姑娘戴上了_的珠宝,显得更加
(2)不看填空提示,背给同桌听听。
(3)花草树木也非常喜欢小露
珠,为什么呢?(板书:滋润万物)
四、在深度会文后提炼精神
1.太阳公公出来了,天空越来越—(亮了),气温越来越—(高了),小露珠的身子也变得越来越—(轻了)。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2.请你先自己学习这段文字,然后相互交流学习的成果。
3,重点指导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辅助说话练习:(1)雨下得越来越_,地上的水越来越_0(2)走了好长一段路,我的腿越来越 。)
4.总结板书:奉献自然。
16.石榴
【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用书的作用。
目标应该指向教语文,而不是认识事物本身,不是关注课文所描写的对象本身的知识,而是关注如何用语文的方式把事物(对象)的相关问题写出来。
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明确石榴的生长过程,认识并积累文中的拟人语句,尝试提炼关键词句理解与概括自然段内容;在比较中剖析第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