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过失犯罪也会构成犯罪。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以及犯罪客体,其中犯罪客体指的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法律分析
一、犯罪动机是不是犯罪构成条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动机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例如过失犯罪是没有犯罪动机的,但仍然会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犯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结语
犯罪动机并非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过失犯罪是没有犯罪动机的,但仍然构成犯罪。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涉及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而犯罪客体则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危害罪 第一百零六条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危害罪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危害罪 第一百零二条 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