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缓刑手续怎么办?

缓刑手续怎么办?

来源:华拓科技网


缓刑手续的办理需要前往当地司法局和,报道完后应在司法局备案,再前往具体经办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矫正结束后会出具解除矫正通知,相当于刑罚执行完毕。对于累犯是否适用缓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悔罪表现等。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的确定需要遵循相关规定,不能短于原判刑期,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关于缓刑手续的办理,请遵循以下步骤:

1. 前往当地司法局提交相关材料。

2. 提交完成后,请前往当地办理缓刑手续。

2.报道完以后,应当在司法局备案。

3.当事人再持报到单到具体经办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即可。矫正结束之后,会出具一个解除矫正通知,矫正结束了,相当于刑罚执行完毕。

二、累犯是否适用缓刑?

累犯不适用缓刑。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不适用缓刑的。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有期徒刑缓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三、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如何确定

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的确定需要遵循如下规则:

1.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可以和原判刑期时间相等;也可以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有封顶,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一倍。

2.缓刑考验期也不能短于原判刑期,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缓刑的作用。

3.缓刑考验期,说明对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并非免除刑事处罚,是否不执行刑事处罚,取决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的表现,如果表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执行缓刑的规定,则撤销缓刑,执行刑罚。

4.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

拓展延伸

缓刑是一种刑罚,但具有以下显著优点:一是缓刑执行期间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二是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更容易进行改造和教育;三是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改造和社会适应能力。

就缓刑的办理步骤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获得缓刑。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确有立功表现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也可以获得缓刑。

缓刑的办理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一是由机关根据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和案件情况,出具缓刑建议书,交由人民审核;二是人民审核后,向人民提出缓刑建议,并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三是人民根据人民的建议和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缓刑的判决;四是缓刑的判决需要经过上诉、抗诉等程序,最终生效。

缓刑是一种刑罚,但具有显著优点,对于犯罪分子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刑罚形式。另外,缓刑的办理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对于犯罪分子来说,需要积极配合,否则缓刑的申请可能会失败。

结语

缓刑手续的办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提交材料、办理和司法局备案。对于有期徒刑缓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悔罪表现等。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但不能短于原判刑期。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07-20) 第二百二十一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进行侦查实验,应当全程录音录像,并制作侦查实验笔录,由参加实验的人签名。

进行侦查实验,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刑事诉讼法(2018-10-26) 第九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

人民刑事诉讼规则(2019-12-02) 第四百条 公诉人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出示物证,宣读书证、未出庭证人的证言笔录等应当围绕下列事实进行: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三)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结果,被告人犯罪后的表现等;

(四)犯罪集团或者其他共同犯罪案件中参与犯罪人员的各自地位和应负的责任;

(五)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故意或者过失,行为的动机、目的;

(六)有无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有无法定的从重或者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七)犯罪对象、作案工具的主要特征,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来源、数量以及去向;

(八)被告人全部或者部分否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否认的根据和理由能否成立;

(九)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