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处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裁定一位近亲属来做其“法定监护人”。在签署合同时,“法定监护人”就是其“法定代理人”。
具体步骤为:如家有精神疾病患者,其亲属或利益关系人首先需要向基层人民法律提出申请,由来宣告该精神病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行为能力人”。
其后,由精神病患者所在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指定监护人。如果对于监护人有争议的,可向人民提起诉讼,由裁决。
因此如家庭有精神疾病患者且其名下有房屋需要出售的,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确认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而依法确定其监护人或者由指定其监护人。
其后才能进行房屋交易,在签约过程中,法定代理人必须在场,并签署相关文件。
一、未成年监护人的设定有哪些方式
1.法定监护:监护人和被监护人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监护称为法定监护,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2.委托监护:委托监护是指通过委托监护合同而设立的监护。
3.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力机关指定的监护。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责任是什么意思
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