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取保候审期间应持续侦查和审理,超过6个月仍有可能被判刑。根据刑诉法规定,最长取保候审期限为6个月,监视居住为12个月。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将依判决内容判刑。如发现不应追究刑责或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
法律分析
醉驾取保候审过6个月,还有可能被判刑,因为经过人民审理之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属于是犯罪的。人民作出有罪判决的,就应当按照判决内容中的刑期服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人民和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拓展延伸
醉驾取保候审期满后,犯罪风险是否减少?
醉驾取保候审期满后,犯罪风险是否减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醉驾取保候审期满后,犯罪风险通常会有所减少。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遵守一系列和约束,如不得离开指定居住地、不得接触相关证人等,以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全。此外,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通常会接受相关法律教育和矫正措施,增强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从而降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然而,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犯罪风险的减少程度还需根据被告人的表现、案件的性质和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评估。因此,建议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满后,仍需保持警惕,遵守法律法规,以避免再次陷入犯罪行为。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醉驾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案件将得到充分审理,根据证据和事实,将做出有罪判决并确定刑期。取保候审期间的和约束有助于减少犯罪风险,同时被告人也有机会接受法律教育和矫正措施,以提高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然而,每个案件的情况不同,犯罪风险的减少程度需具体评估。建议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满后,仍需保持警惕,遵守法律法规,以避免再次陷入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人民和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