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是指对累犯、重大暴力犯罪分子的死缓犯进行减刑,但需保证最低服刑期限。与终身监禁不同,终身监禁是在监狱服刑直至死亡。减刑的最低减刑期限为20年,而终身监禁则无减刑、假释可能。减刑的判决可在一审作出,可上诉。减刑后,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最低期限为25年,减为有期徒刑的最低期限为20年。
法律分析
一、减刑情况都有哪几种
减刑是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内容,减刑的适用主体有三类:
1、被判处死缓的累犯;
2、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3、实施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自《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施行之后,首例对被判处死缓的被告人决定减刑的案件发生在上海,杀死乘客后抛尸灭迹的出租车司机蒋某犯故意杀人罪,被上海一中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对其决定减刑。
二、减刑与终身监禁有什么区别?
减刑与终身监禁有着根本的区别。减刑是指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减刑。减刑是做了减刑的,法律规定减刑的减刑最低限度可以是执行刑期20年。终身监禁,顾名思义就是在监狱服刑直至死亡。具体是指对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
减刑意为重大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在其刑罚执行过程中对其的减刑,必须服满一定期限。或者说减刑的罪犯仍可减刑,但要保证最低的服刑期限。一般人民在对案件作出宣判的同时,可以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决定对犯罪分子减刑。要是对一审作出的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而死缓犯被减刑之后,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结语
减刑是对重大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的一种特殊刑罚执行方式。根据犯罪情节和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减刑决定将被判处死缓的累犯或因严重罪行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减刑的最低限度设定为20年。与之不同的是,终身监禁是指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并不得减刑、假释。减刑保证了刑罚的执行,同时也考虑了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条 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提出,人民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减刑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