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和无水港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理位置与功能。海港建在海域附近,拥有水体、码头和船舶,而无水港则位于内陆,不直接临江海,但可以通过海铁联运、海公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水水联运等方式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实现集装箱直接装船出海。
无水港,又称为“陆港”,实际上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类似港口功能的货运站,设有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机构以及货代、船代、港口等企业的分支机构。相较于传统的内陆场站,无水港使得货物可以在内部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签发提单、换单、堆存、提箱还箱等一系列手续,实行“异地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相当于将海港功能搬到了内陆。
无水港的设立大大便利了内陆地区企业的进出口货运业务,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促进了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的贸易往来,使得多方受益。自这种先进的国际运输组织形式出现以来,全球各地已出现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无水港,建设无水港已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普遍趋势。
无水港一般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综保型陆港,具备完整的陆港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保税物流和公铁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成为本地区直接对外贸易的大门,提升本地区的外向型投资环境;二级为联运型陆港,具有基本的陆港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和公铁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同样成为本地区直接对外贸易的大门,提升本地区的外向型投资环境;三级为公路型陆港,具备基本的陆港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和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
公路型陆港审批程序简便,投资成本较低,见效快,能够迅速为本地区建立直接对外贸易的大门,提供国际港口服务,促进本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