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吸毒不构成犯罪,不会留下案底,但是会有行政上的吸毒记录,需要时接受机关、卫生行政和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开展的吸毒监测、调查。通常所说的案底是指犯罪记录,构成犯罪才会有犯罪记录,我国《刑法》并没有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戒毒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机关负责对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依法实行动态管控。吸毒人员处于行政机关的动态管控之中。法律依据:一、《戒毒条例》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设立的禁毒委员会可以组织机关、卫生行政和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开展吸毒监测、调查,并向社会公开监测、调查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机关负责对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依法实行动态管控,依法责令社区戒毒、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责令社区康复,管理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戒毒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会同机关、司法行政等部门制定戒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戒毒医疗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康复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指导和支持。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吸毒不算刑事犯罪,但是属于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事处、乡镇。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夫妻互相举报吸毒强制戒毒法律怎样规定夫妻互相举报吸毒强制戒毒法律的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二、为吸毒人员提供资金如何处罚目前而言,为吸毒者提供资金并没有相应的处罚,但是如果为吸毒者提供场所吸毒,会触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同时,我国《刑法》目前也没有规定吸食毒品罪。但是由于吸毒容易引发其他犯罪,所以吸毒人员犯了什么罪,就按什么罪处罚。单独的吸食毒品行为不属于犯罪,但是属于违法行为,可以给予行政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戒毒,不属于处罚,属于强制措施。目的是对吸毒者进行治疗和教育。由于强制措施涉及到人身自由,最好是动员吸毒者自愿戒毒,动员无效的,机关有权利决定强制戒毒。强制戒毒的时间为两个月,提前戒毒的可以提前出院。吸食、注射毒品的,由机关处15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还应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毒。三、强制戒毒的期限是多长时间强制戒毒的期限是两年。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强制戒毒工作由机关主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机关做好强制戒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机关负责对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依法实行动态管控,依法责令社区戒毒、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责令社区康复,管理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事处、乡镇。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第六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