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全伴我行演讲稿集锦 篇16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集锦 篇16

来源:华拓科技网


  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我们驾驶员驾车一天中要经过几个“危险时段”,应引起驾驶员的高度重视:

  1、中午

  大约在11时—13时。此时由于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导致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之有的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饥肠辘辘,手脚发软,极易发生意外。同时,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集中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应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2、晚饭后

  大约在18时—22时。该时段通常为夜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因为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一般的晚宴外,还有跳舞、唱卡拉ok等娱乐活动,此时,不论是行人还是驾车人都十分疲倦,安全意识薄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午夜

  大约23时—3时,此时万籁俱寂,万物处于“休眠状态”,路上行人车辆稀少,驾驶员易产生麻痹心理,此外,这段时间为全天温度最低时刻,易导致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这些都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造成的,其中以饮酒后驾车最为严重。那么,为什么规定酒后不准驾驶机动车呢?因为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冲力大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驾驶员行车时,对于道路上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要在0.75秒内做出迅速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交通安全。饮酒后,酒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动踏板的动作之间的反应时间一般为0.75秒。饮酒后一是驾驶员会出现远视,视物的立体感上发生误差;二是反应时间要增大二至三倍。所以,我国《道路交通法》中规定禁止酒后开车。可有人误认为禁酒只限于白酒,实际上凡是酒类都含有酒精成分,如啤酒含3%至5%,葡萄酒含10%至15%,白酒含50%至60%。据统计,驾驶员酒后开车,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由于酒后开车,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危害极大,因此,我国把酒后开车按严重违章论处。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