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的引证解释是:⒈跛行貌。引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蹣跚而出汲。”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⒉行步缓慢貌。引宋陆游《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清余京《暮春同吴门沉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⒊行步摇晃跌撞貌。引宋陆游《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夏衍《上海屋簷下》第三幕:“林志成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⒋舞步翩跹貌。引唐窦臮《述书赋》:“仲正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⒌旋行貌;徘徊貌。引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清唐孙华《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鲁迅《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蹒跚的引证解释是:⒈跛行貌。引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蹣跚而出汲。”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⒉行步缓慢貌。引宋陆游《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清余京《暮春同吴门沉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⒊行步摇晃跌撞貌。引宋陆游《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夏衍《上海屋簷下》第三幕:“林志成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⒋舞步翩跹貌。引唐窦臮《述书赋》:“仲正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⒌旋行貌;徘徊貌。引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清唐孙华《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鲁迅《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词性是:动词。 结构是:蹒(左右结构)跚(左右结构)。 注音是:ㄆㄢˊㄕㄢ。 拼音是:pán shān。
蹒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蹒跚pánshān。(1)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二、国语词典
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也作「盘跚」、「蹒跼」。
三、网络解释
蹒跚蹒跚,汉语词汇。拼音:pánshān释义: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行步缓慢,往来徘徊的样子。3、行步摇晃跌撞。4、舞步翩跹。5、旋行;徘徊。国语辞典中的解释为: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关于蹒跚的近义词
关于蹒跚的反义词
关于蹒跚的诗词
关于蹒跚的诗句
关于蹒跚的单词
waddle reel falter hobble limping stagger limp lurch
关于蹒跚的成语
惮赫千里 担惊受怕 词不达意 点金乏术 独步当时 电光朝露 促膝谈心 斗粟尺布 岛瘦郊寒 东拉西扯
关于蹒跚的词语
点金乏术 担惊受怕 东拉西扯 大含细入 堤溃蚁孔 独步当时 电光朝露 斗粟尺布 步态蹒跚 惮赫千里
关于蹒跚的造句
1、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马路上。
2、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3、他失去平衡,蹒跚地靠在栏杆上,摔倒了。
4、我追的很慢我跑的很蹒跚,可是我从未想过放弃你。
5、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山路上,背上的柴火使她步履蹒跚。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